记者采访了解到,别看生理学或医学诺奖研究成果拗口,其实它是一项关于病毒等微生物如何影响人体的基础研究。
研究发现,天然免疫受体可激活信号通路,发挥防御作用
研究:
十年磨一剑终获诺奖
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研究员、博士生导师蒋争凡曾经在美国的实验室里,做过布鲁斯·巴特勒三年的学生。
昨天,快报记者联系到了蒋争凡,提到这个导师,蒋争凡非常钦佩,笑着说:“我早就跟别人说过,这个成果迟早要得奖。”导师留给蒋争凡最深的印象就是“为人非常执着,用了整整10年时间,才于1998年在著名的《科学》发表了这篇文章,在那之前,已经快拿不到科研基金了,记得最后一台实验仪器,还是导师自己出钱买的。但是1998年文章出来后,可以说动科学界。”
探源:
人到底为什么会生病
在蒋争凡眼里,这个研究成果是“革命性”的。在1998年之前,只有脊椎动物被认为“获得性免疫”,但是科学家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,“苍蝇这个动物生活在肮脏的环境里,却没有‘获得性免疫’,它是如何保持自己不得病的呢,后来就发现它也有‘先天免疫’。”进一步的发现揭示,高级哺乳动物也具有“先天免疫”,而天然免疫如果不足的话,会导致高等生物抗病能力弱,会导致病原体反复感染,而如果过度的话,会导致肌体死亡等现象发生。通俗来说,这个研究可能搞清楚人为什么会生病。至少人生病的原因之一,就有可能是先天性免疫系统某个分子上的变异。
误区:
感冒并非先天免疫弱
很多人都会说,感冒就是身体“免疫力差”,但是蒋争凡告诉记者,人们理解中的“某人先天免疫力强弱”等等说法,实际上还是属于传统的“获得免疫”的范畴,与这个诺贝尔奖的发现应该说是两回事。
蒋争凡告诉记者,天然免疫系统是多细胞生物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第一道防线。天然免疫受体通过识别病原体和内源有害分子所特有的分子特征,激活细胞内的一系列信号转导通路,继而发挥免疫防御作用。同时,天然免疫反应还可以进一步激活“获得性免疫”反应。(现代快报 记者 安莹 刘峻)
新闻来源:http://tech.sina.com.cn/d/2011-10-04/13286140891.s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