抗战胜利后毛主席和蒋介石在这里举行了“重庆谈判”,也让国际上熟悉了这个地名。
新中国成立之初,重庆第二次被确立为直辖市,成为中共中央西南局、西南军政委员会和西南军区的所在地,也是辐射周边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。
但是随着1954年大区的撤销,重庆再次成为四川下属的辖地。
重庆位于长江上游,地处中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,和西部资源富集区的要冲之地,地理位置优越。
无奈僧多肉少,四川省也是左右为难,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,肯定是先可着省会城市成都来发展。加上重庆地势复杂,交通不便,在建国后沉寂了一段时间。
随着三峡工程的论证和推进,重庆再次迎来转机。坊间流传:重庆辖不辖,关键看三峡!这又是怎么回事呢?
1984年,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鹏,提出要建三峡省的构想,也就是将四川和湖北的几处划出来,单独建一个省级行政区,省会就定在湖北宜昌。
但随着深入考察,以及来自各方专家的论证,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。如此划分地域狭小、人口稀少,经济发展缺乏后劲,还要多出一整套公务员编制,产生一系列的费用,很可能是出现一个“又小又穷”的省。三峡省的筹备在两年后被正式撤销。
但三峡搬迁人口如何解决?西南腹地如何带动经济发展?关键时刻邓小平提出了一个设想,他提出不如就将重庆分出来,将四川分为两个省,一个以重庆为中心城市,一个以成都为中心城市。这是关于重庆直辖市的最初构想。
四川体量庞大,管理起来多有不便,划走重庆能让四川省轻装上阵。那为什么重庆没有成为一个省,而是成为直辖市了呢?
邓公也有自己的考量,第一,变成省就会多一级管理,没必要;第二,只有成为直辖市,才能突显出重庆的地位和功能的特殊性,带动周边经济发展。
就这样在1997年,重庆正式成为我国第四个直辖市,它担负起三峡淹区群众的安置工作,人口的大量涌入,也为当地注入了新鲜的活力。还带动了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的经济发展,其崛起速度令人惊叹。
而四川省也能更加合理的分配资源,带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,是一个双赢的局面。
时隔多年后,也不得不佩服邓公的独到眼光,搞经济还是他老人家有一套。那么,你认为中国会出现第五个直辖市吗?期待您的留言讨论哦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